铺设水下管道公司(江苏顺龙)
水下沟槽开挖 管道水下沟槽敷设一般有3种情况:1、先挖槽后埋管;2、挖槽和埋管同时进行;3、先放管后沉入土内。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水底土质、水系宽度和深度等因素。 先挖槽后埋管的优点是施工设备简单;缺点是管线定位不易准确,槽底平整度差,沟槽准直度低,而且易于回淤。因此,当采用这种方法时,应适当选择槽底宽度和开挖深度。底宽一般为管外径加0.8-1.0m。开挖深度根据回淤情况而定,边坡系数为1:2-1:4。粘土河床的回淤情况并不严重,沙土回淤迅速。常用的水下沟槽开挖方法和设备有爆破法、岸式索铲、挖泥船、高压泵船等。 爆破法开挖:适用于岩石河床; 岸式索铲:适用于狭窄水系。铲斗用岸上卷扬机曳引。铲斗顺滑道往上拉,随着挖深增加而往下放滑道。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控制沟槽的平面位置和准直度。 挖泥船和高压泵船:水系宽阔一般用抓斗式或多斗式挖泥船开挖水下沟槽的方法,土方卸在沟槽水流下游一侧,或由驳船运至远处;河床土质松散,可用高压泵船以高压水流冲射水底土层进行开挖。 用船或其他浮动设备开挖时,挖泥船等应临时锚舶,以保证沟槽中心位置准确。水下沟槽中心线用岸标或浮标显示,并用经纬仪或激光准直仪测量。条件允许时,可在两岸标之间拉设管道中心线,以中心线为准用标尺或锤球可测水下沟槽的位置和槽底高程。 为了防止回淤影响,可以采用分段开挖铺管的施工方法,以缩短水下晾槽时间。
水下管段沉放是沉管法水底隧道施工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受到气象、河流自然条件的直接影响,还受到航道条件一定的制约,所以在沉管隧道施工中,并没有一套 通用的管段沉放方法。施工时需根据自然条件、航道条件、沉管本身的规模以及设备条件等,因地制宜地选用合适的沉放方法。浮箱吊沉法是比较新的一种管段沉放法。通常在管段上方放4只方形浮箱,用吊索直接将管段系吊,浮箱分成前后两组,每组两只浮箱用钢桁架联成整体,并用锚索将各组浮箱定位,在浮箱顶上安设起吊卷扬机和浮箱定位卷扬机。预紧吊力,由总指挥发令一齐同步起吊,全管在此过程开始往外移,管道吊拖横移至吊船起吊范围内,各自趸船协调至平均受力,当管中部份离地后,该吊点即停止起吊,均衡吊起管道至一定高度,应注意管底钢板的滑移情况,必要时停止起吊。
为了确保沉管隧道各个管段能准确连接,需要建立测量系统和调整装置。测量系统包括引导管段到位和使管段正确对接两个部分。引导管段到位的测量系统是在陆地上用扫描式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定位控制塔上的棱镜,根据测量结果用计算机算出管段现在位置,显示在屏幕上,指导指挥人员下一步决策(进一步下沉或平面位置调整)。使管段正确对接的测量系统可采用超声波探测装置(水下三维系统)配合陆地上的引导系统,以及时掌握管段的 位置与状态(管段摆动与否),以及正沉放管段与已沉放管段之间的相对位置(端面间距离方向、纵横断面的倾斜等),从而安全、正确并以最短时间实现管段的沉放与对接,避免沉放过程中管段碰撞和GIMA橡胶止水带损伤等事故发生。
铺设水下管道公司(江苏顺龙)
|